2019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復習題
2019年成人高考即將到來,那么下面小編為您推薦2019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復習題,供大家參考。
2019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復習題
2019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復習試題
一、選擇題
1.根據教學大綱系統表述學科內容的是(教材)
2.下列不符合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設置的特點的觀點是(初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
3.課程科被劃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對課程進行這種劃分的角度是(課程管理制度)
二、簡答題
1.簡述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1)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鄭和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2.簡述國外課程改革的基本趨勢。
1)在指導思想上,各種課程理論相互滲透合融合;
2)在課程內容上,重視教材的現代化和理論化;
3)在學科類型上,趨于綜合化和一體化;
4)在課程機構上,朋友課程和職業課程相結合;
5)加大課程難度,進行尖子生的篩選和培養。
一、填空題:
1.考試一般有______、______和_____三種(學期考試、學年考試、畢業考試)
2.在近代教育,對于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問題,__和______曾有過長期爭論。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知識的傳授則是無關緊要的學派是_______。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于傳授對實際生活有用的知識,至于學生的認識能力則無須特別訓練的學派是__。(形式教育論者、實質教育論者、形式教育論者、實質教育論)#p#分頁標題#e#
3.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______。它是由17世紀捷克教育家__提出來的。中國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開辦的__中開始采用班級授課。(班級授課制、夸美紐斯、1862年、京師同文館)
4.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是______和_______。(啟發式、注入式)
5.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社會的要求和______,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文化科基礎知識和______,發展學生的______,形式科學世界觀及培養__。教學過程是一種__。(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基本技能、智力和體力、道德品質的過程、特殊的認識過程)
6.教學的輔助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個別教學、分組教學、現場教學)
7.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統一,反映了教學的__規律。(教育性)
8.課的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進行先后順序和時間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部分。(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
9.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學校的教育任務,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的__。(指導性文件)
10.學業成績評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級記分法又可分為兩類,一類為__,另一類為__等。(百分制記分法、等級記分法、文字等級記分法、數字等級記分法)
11.教學是______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12.課的類型分為__和______。(單一課、綜合課)
13.教學原則是教學必須遵循的______。(基本要求)
14.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的方式有____、和__。(平時考查、考試)
15.教學是貫徹教育方針,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實施教育目的的______。教學是學校工作的__,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___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徑、中心環節、教學為主)
16.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確、內容正確、結構合理、方法恰當、語言藝術、板書有序、態度從容自如)
17.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______。__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教學大綱、教科書)
18.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二、問答題:
1.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2.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
3.簡要說明教學的作用與地位。
4.試論述因材施教原則。
5.教學的任務是什么?
6.試論述教學的教育性規律。(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相統一的規律)
三、簡答題
1.教學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p#分頁標題#e#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3)直觀性原則;
(4)啟發性原則;
(5)循序漸進原則;
(6)鞏固性原則;
(7)因材施教原則。
2.教學過程有哪些特點?
(1)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2)教學過程是以認識過程未基礎,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
(3)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
3.教學過程有哪些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2)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4.上好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從教師教的方法看,評價標準有:
(1)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3)結構合理;(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教態從容。
從學生學的方面看,基本標準有:
(1)學生注意力集中;(2)思維活躍;(3)積極參與;(4)個別學生得到照顧。
5.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1)教學每題日益自動化、微型化;
(2)新的教學媒體不斷涌現;
(3)教學手段運用的多媒體化、綜合化和網絡化;
(4)現代化教學的服務目標多樣化。
6.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有演示法和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有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和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5)以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有欣賞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
7.班級授課有哪些優缺點?
優點:
(1)它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
(2)它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它有利于發揮學生集體的作用;
(4)它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缺點:
(1)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少;
(3)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強調的是統一;
(4)教學內容和教學防哪個法的靈活性有限。
8.簡述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
(1)教材建設的突破;
(2)教學組織形式的突破;
(3)師生關系的突破;
(4)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5)擴大了教學規模。
一、選擇題
1.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活動)
2.長期以來的教育實踐證明,學校工作必須作到(以教學為主)
3.教學過程是以認識為基礎,(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p#分頁標題#e#
4.平定學生成績的方法除百分制積分外,還有一類是(等級制記分法)
5.體現我國教學的根本方向和特點的教學原則是(科學性與教育性結合原則)
6.班級授課指在我國正式實行一半認為是啊(清朝末年)
7.在近代教育,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訓練學衡的智力或思維而傳授知識無關緊要的理論被稱為:(形式教育理論)
8.以下比較準確地體現了啟發性教學原則的主張是(開而弗達)
9.課的類型一半分為兩大類,即(單一課和綜合課)
10.《學記》上說:"不陵節而施",這句話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11.教學方法是指完成教學任務(師生共同活動的方式)
1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按照一定的條件作用于一定的對象,使學生親眼看到所學對象的某些變化過程的方法是(實驗法)
1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間接經驗)來實現的。
14.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15.人們常說:教無法,而無定法;,這句話反映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16.下列符合我國古代給額教學的特征的是(學生的年齡能夠和知識程度都不相同)
17.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作示范性的實驗來說明和引證所傳授的知識,這種方法是指(演示法)
二、辨析題
1.知識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2.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應喚起學生積極的思維,啟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始終使學生處在一種對知識的追求狀態。
三、論述題
1.試論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講授法。
1)講授法是教育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和學校講演法
2)講授法的優點是: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短實踐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板書)要清晰、準確、精練
②講授要有系統性,條理清楚突出重點
③語言要生動、形象并富有感染力
④語言的高低、強弱、語流的速度要適宜。
2.試述科學性與教學性相結合原則。
1)含義:該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制導,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奠定基礎。
2)這以原則的實質是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把教書和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的思想性與科學性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一般地說科學性是思想性的基礎,思想性是科學性的靈魂和內在屬性?#p#分頁標題#e#
3)貫徹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②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3.試述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1)知識和智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兩這是相統一、相一致的:
①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兩個教學任務統一在同一個教學活動之中,統一在同一個認識主體的認識活動之中
②掌握知識上發展智力的基礎
③發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要使知識的掌握促進智力的發展,要具備一定的條件
4)在教學中,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只強調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親身的實踐活動;二是只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忽視書本知識和老師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把系統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4.試述直接經驗于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1)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客觀世界的日呢使主要是在教師引導下,以接受間接經驗來實現的
2)要把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必須要有一定的直接經驗作基礎。教學中要重視直接經驗的作用,把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3)要正確處理好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只強調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親身的實踐活動;二是只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忽視書本知識和老師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把系統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5.試述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1)在教學中,教與學是辨證統一的。
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3)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4)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只強調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親身的實踐活動;二是只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忽視書本知識和老師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把系統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6.試述傳授知識與思想貧農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1)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2)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3)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
4)在教學中,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脫離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強調傳授知識,忽視思想品德教育。要把知識的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以上便是“2019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復習題”的相關內容,如若想了解更多#p#分頁標題#e#吉林成人高考的相關資訊(報名方法、報名時間、考試科目等),可點擊吉林成人高考信息網(http://www.managemystars.com/),輕松備考。